本数据集是2018年塔吉克斯坦17个退化和封育草地典型样点的草地植物高度、盖度和地上生物量观测数据。 2018年4月,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赴塔吉克斯坦南部、中部和中东部选取了17个退化和封育草地典型样点,随机布设1m×1m样方进行植物调查取样,再经过实验室分析处理,获得的草地植物高度、盖度和地上生物量数据。
采集时间 | 2018/04/30 - 2018/04/30 |
---|---|
采集地点 | 塔吉克斯坦中部、南部、中东部地区 |
数据量 | 29.1 KiB |
数据格式 | xls |
数据空间分辨率(/米) | 无 |
数据时间分辨率 | 无 |
坐标系 | |
投影 | 无 |
数据来源于2018年4月在塔吉克斯坦中部、南部、中东部地区开展的野外草地调查采样.
1) 数据采集方法:2018年4月,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科研人员赴塔吉克斯坦南部、中部和中东部,对冬春、夏秋牧场的植物组成、生产力、土壤养分、土壤微生物等开展系统调查和取样,并通过家庭问卷调查方式详细了解了牲畜的组成特点和数量、放牧方式、家庭收入、草原保护认识等方面的情况,根据调查结果综合考虑选取了17个典型退化和封育草地样点,随机布设1m×1m样方进行植物和土壤调查取样。 2) 草地植物群落种类组成分析方法:用目测法测定植被物种的盖度,选取同一株植物的最高植株和最矮植株,用卷尺从距离地面1-2cm的单株植物根部量起至植物顶端最高处量测植物高度,记录植物的最高高度和最低高度; 3) 草地地上生物量分析方法:收取小样方内植物地上部分(距离地面1-2cm的根部以上部分),称其鲜重并记录,然后带回实验室,鲜草于烘箱内65 ℃恒温烘干48 h以上,直至重量不在变化,此时称干重,并计算其为地上干重生物量。
数据采集加工处理记录依据《全国生态状况调查评估技术规范——草地生态系统野外观测》(HJ 1168-2021)。从样点选择、样地设置、调查前期准备、调查取样、室内分析,整个过程对数据质量进行控制。 调查前的数据质量控制:通过认真分析草地退化的情况,筛选出17个有代表性的典型草地生态系统。同时,制定系统的调查采样规范方案,并以此方案为基础,对所有参与野外调查采样的人员进行技术培训,尽可能地降低人为误差。 调查采样中的数据质量控制:土壤样品的采集,参照土壤样品采集规范进行,注意标清样品的编号,便于实验室内的样品预处理和分析测试工作。调查人员在完成各小样方调查后,立即核查原始记录数据,以便及时更正有问题的数据。野外调查完成后,调查人员和记录人员进一步核查已经完成的样方数据,并补充相关信息;纸质版数据录入计算机后再次检查,并妥善保存纸质资料。 室内分析测试及测试结束后的数据质量控制:土壤样品带回实验室后,迅速完成样品的预处理工作。然后根据实验进度安排,参照标准的分析方法,按时按质完成样品的测试工作。每项指标测试结束后,及时将实验数据录入计算机,同时检查是否有异常值。整理完毕的数据集,先由实验人员自查一遍,再交付给专家进行最终的审核和修订,确保数据集的真实、可靠。
# | 编号 | 名称 | 类型 |
1 | XDA20000000 | 泛第三极环境变化与绿色丝绸之路建设 | 其他 |
# | 标题 | 文件大小 |
---|---|---|
1 | Data |
©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 2021- 备案号:新ICP备06001700号-25
中国·新疆乌鲁木齐市北京南路818号, 830011, 电话: 0991-7823121